哈爾濱打井,打井工藝的變遷(五六十年代)
2021-01-13 來自: 綏化龍騰鉆井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:2
在五六十年代,人們還是繼承了古老的哈爾濱打井方法。哈爾濱打井鉆井可不那么簡單。
初冬,農田已無活可干時,開始哈爾濱打井。先挖掘出3米來深(將近出水)的井框,再把預先釘好的環形井盤放到井框底,開始在井盤上一層層壘磚,一直壘到五六米高,這叫井苗。然后在井苗外層密纏葦梗,里外還有豎梗,使井苗抗擠耐壓,增加安全系數。然后,豎起高高的滑車。下井工作的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,他們站在泥斗里通過滑車上下井。是他們在井底拼命的干上個吧小時,就得換班。拉滑車的人們小跑似的把一斗斗泥土拉出井筒,井盤緩緩下沉,井苗露出地面的部分越來越少,井在一步步加深。井下作業那可是高風險呀!預防上面墜物,戴上柳編安全帽。遇到流沙,井苗被擠扁,那就更危險了。
所以哈爾濱打井打到指定的深度,井上總有一人專盯安全。有時突然挖到涌泉,井水急速上漲,拉滑車的人們就大跑加小跑,快速把井下的人提出井筒以保安全。還沒有被提出井筒的人員,只好拽著豎梗一點點兒上爬,焦急而揪心的等待泥斗再一次垂下來。